2012年3月31日 星期六

裸體坦然


練習「接受」,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站在大鏡子前面,把身上的衣服全部脫掉。看著自己的身體,告訴自己:「這就是我的樣子。」

接受≠喜歡,接受≠討厭。接受是,清楚自己現在是這個樣子。現在的你≠真正的你,但要成為真正的你,必得先知道自己現在在哪裡。

不用勉強自己去喜歡身上的肥肉。不過,要好好感謝它,感謝它讓你品嚐許多美食,感謝它至今讓你擁有基本的健康,感謝它保護你的身體。

如果連感謝也很難,那麼,至少要展現「善意」,肥肉不是你的敵人,它只是遊客,但不小心待了久一點,捨不得走。不要驅趕它,不要強行拆除,要溫和地和它溝通,告訴它:「我們必須分別了,謝謝你,祝福你到一個更好的地方,再見~」一次又一次。

坦然地裸體,感受身體是中性的,是大自然的一部份。把自己從害羞的焦慮中解放出來,至少獨處的時候,你覺得裸體很自在。

2012年3月30日 星期五

嫉妒


覺察到自己有嫉妒,感覺是尷尬的,或許還覺得丟臉、羞愧。覺察到自己被嫉妒,感覺是悲傷和恐懼。

什麼是嫉妒呢?嫉妒有2個必要條件:
1.內在的匱乏感(基本情緒:悲傷)
2.希望對方遭遇不幸(基本情緒:憤怒)

外在的成就,和內在的匱乏感,是不相關的兩件事。世界上最有錢的人,對於金錢可能還是有不滿足、不安全感(同質的成就和匱乏)。位高權重的人,可能一直非常缺乏愛與柔情(異質的成就和匱乏)。一個月入兩萬的人,可能樂天知命,樂於付出愛也擁有很多愛,他的內心沒有匱乏。別人內心是否有匱乏,從外表看不出來,只有深入了解才能知道。自己內心是否有匱乏,則需要勇氣和誠實去覺察。

嫉妒的情緒之所以黑暗、令人難以承受,主要在於「希望嫉妒的對象遭遇不幸」,一般人通常會覺得這種心態很卑鄙、惡劣、下流、可恥、不道德,因此會儘可能消除或隱藏這種念頭,因為我們都期許自己做個好人。所以,當我們在自己身上找到如此黑暗的部份,我們會受到驚嚇,會覺得很難堪、羞恥、罪惡感,它破壞了我們美好的自我形象。

內在的匱乏感向外投射到他人身上,叫做「羨慕」,羨慕不帶有攻擊性,但依然是一種負面的情緒。由於沒有攻擊性,所以羨慕給人的感覺比較輕鬆,容易承認,甚至有正面意味,因為這是一種苦澀的讚美,以貶低自己為代價讚美對方比我優越。

相對的,嫉妒具有攻擊性,最初是思想的暴力,再嚴重一點就會發展為言語和行為暴力。因此,被嫉妒的人,會感覺到痛苦,即使對方默然不語,但他的目光、他微妙的表情、他隱約的肢體動作,都讓被嫉妒的人受到傷害,因為她遭到一次又一次的攻擊。

解除嫉妒的枷鎖,首先必須承認自己有嫉妒,即使程度非常輕微。我們是好人,沒錯,我們心地善良,沒錯,但我們心中就是有那麼一點點的黑暗,有一個填不滿的洞。我們的痛苦,不是來自於別人有多好,是因為覺得自己不夠好。希望對方遭遇不幸,是轉移焦點,把對方當成出氣筒,我們應該做的,是好好看清楚自己到底缺乏什麼,這才是找回快樂的根本之道。

再來,是「欣賞」對方的成就,「祝福」對方過得更好。如果對方擁有的正是你想要的,那就把對方視為寶貴的資源,誠心向他請益,向他學習,向他尋求幫助,如此一來,你的人生會越來越好,而他因為發揮自己的能力,幫助了你,也會覺得很有成就感、很快樂,也就是說,你們共同創造了雙方的幸福。

如果你被別人嫉妒而感到痛苦,那麼,請學習「原諒」。請看見對方的悲傷,看見他正在折磨自己,看見他是個受苦的人。他攻擊你,只是因為你恰好站在他看得見的地方,這不是你的錯,是因緣聚合。也請放心,你的才能和成就不是招致攻擊的原因,所以,請繼續散發你的光芒,讓這個世界因為有你而更精彩。另一方面,人們會愛你,也不是因為你的才能和成就,是因為你也愛他們;你的光,只是讓他們比較容易看見你,把你作為愛與被愛的對象,你會擁有源源不絕的愛,只要你也送出滿溢的愛。
 

圖片來源:http://www.022net.com/2009/1-5/433933152242085.html

2012年3月29日 星期四

沒有時鐘的世界


曾聽朋友說,他很難理解,為什麼二二八受難者及家屬經過這麼多年依然耿耿於懷?也曾在書上看到,一位九十歲老人家哭著說:「我好想念我媽媽……」作者驚訝地問:「可是,爺爺,那已經是六十年前的事了啊!」爺爺說:「可她永遠是我媽媽啊!」

情緒的世界,是沒有時鐘的世界,十歲時被嘲笑肥胖的痛苦,長大後即使瘦身成功,身上還是揹了一個胖子;二十歲被劈腿的打擊,多年後即使結了婚,還是覺得無法掌握感情;三十歲失去母親,就算自己已經兒孫成群,想到母親時依然是那個無依無靠的小孩。

時間對心靈沒有意義。心靈的悲傷或喜悅,不是因為時間而改變。「都已經過去這麼久了,你怎麼還這麼難過?」這樣的說法不符合情緒的邏輯。悲傷之所以遠離,是因為心的成長,不是時間的功勞。時間無法讓老人成為智者,卻能讓智者成為老人。

所以,如果你的心受了傷,一定要面對,一定要處理,因為時間不會幫你,不管多久,傷痛永遠都在,直到你學會如何讓它離去。
 

擁抱錯過的勇氣


柯景騰有勇氣吻全聯先生,為什麼沒有勇氣對沈佳宜說:「我喜歡你,請跟我在一起」?沈佳宜有勇氣反抗教官,為什麼沒有勇氣對柯景騰說:「我喜歡你,好想跟你在一起」?

 
勇氣,是從恐懼中生出,在恐懼中行走。沒有恐懼,就不需要勇氣。越大的恐懼,內蘊越大的勇氣。這就是恐懼的意義:給我們機會覺知內在強大的力量。一心追求安全感,會削弱這種力量,成為怯懦的人,反而弔詭地失去了最渴望的安全感。

「到底在害怕什麼?」想要勇氣,就要時常問自己。心靈世界的運作模式常是逆向操作才會成功,「逃避」是順向的,「面對」是逆向的,「在安全中尋找勇氣」是順向的,「在恐懼中培養勇氣」是逆向的,然而順與逆,是直線邏輯的用語,我們的心卻是非線性、跳躍、反重力的,心的邏輯是悖論的邏輯,心的寶藏藏在荒蕪之地。

擁抱錯過的勇氣,其實就是擁抱失落的恐懼,找回沒有遺憾的人生。

圖片來源

2012年3月28日 星期三

小團體


平時我們和他人的人際互動,常是散漫、隨意、不經心的,不管是說話或聽話,都沒有「方法」,也不知道有方法可用。晚輩/長輩、員工/主管、買家/賣家、朋友、同事……彼此的言語、行為、情緒反應,時常是靠本能在決定,例如別人遇到不開心的事,我們不知道該怎麼辦,就套用一些「看開點」、「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挫折會讓你更堅強」之類的俗語,試圖振作對方。或者我們遇到不開心的事,不知道該怎麼辦,彷彿只有「忍辱負重」和「直接嗆回去」兩條極端的路可以選擇,不是傷了自己,就是傷了別人,覺得做人好辛苦。

人與人之間的來往,也就是社會互動,可以經由學習而更成熟。通常人們的學習方式是獨自摸索,依靠自己的實際經驗,吃一次虧,學一次乖,或是模仿身邊的人的做法。獨自摸索的缺點是,學習速度太慢,一路跌跌撞撞鼻青臉腫苦不堪言,而且容易學錯東西,例如誤以為「世故」、「冠冕堂皇」是成熟。

什麼是「成熟」呢?人際互動的成熟是能夠在他人面前展現真實的自己,而這「真實的自己」是圓滿的人格,例如仁慈、正義、智慧、溫暖,以及個人的風格,例如幽默、內向/外向、理性/感性;並且,能夠讓他人在我們面前放心展現真實的自己。真小人不是成熟,偽君子也不是,「講話很直」(粗糙)也非圓滿。一個成熟的人,是內外合一、心口一致,照顧自己也照顧別人的心情,他的真誠、正直經過修鍊,而非利箭傷人。

人際互動的臨場變化,很微妙,瞬乎即逝,沒受過訓練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哪句話造成反效果,該如何修正,或是如何應對別人的情緒。因此,如果有機會參加心理諮商輔導類的「()團體」(small group),是很值得一試的。

心理諮商輔導類的小團體,有各種成立目標,例如戒菸、戒酒、喪親、癌症、中輟生等等,團體的主持人,有的是心理醫師,有的是一般人(自助團體)。主持人以具備豐富的心理學素養和實務經驗為佳,並且要規劃團體的進行步驟,否則容易流於聯誼,無法讓成員一起成長。

參加小團體的好處是,我們平時的習氣,通通會帶進小團體中:習慣責怪別人的人,在團體中也會一直抱怨;個性怯懦的人,在團體中依然怯懦;恐懼犯錯的人,在團體中還是力求完美。這些習氣,我們常不自覺,別人也不知道該如何告訴我們,所以我們很難改善。然而在一個優良的小團體中,主持人和其他成員會「回饋」我們的習氣讓我們知道,他們就像一面鏡子,讓我們看見真實的自己。至於如何回饋,自然也需要學習,更棒的是這些技巧能讓我們帶回各自的生活中實際運用。

心理治療在台灣還不普遍,許多小團體也只對病入膏肓的人開放,但是在「非常健康」和「瀕臨崩潰」之間,應該也很需要各種小團體幫助有輕度或中度困擾的人自我成長。小團體就像小社團,一般的社團功能是聯誼、分享嗜好、共享理念,心理類社團的功能是認識自己、改善情緒困擾、真誠和諧的人際互動。請開放自己去嘗試。

2012年3月26日 星期一

完美的天氣


為了三月底和老同學到花蓮玩,一個月前開始天天追蹤花蓮的氣象預報。令我失望的是,花蓮老是「陰短暫陣雨」、「陰時多雲短暫陣雨」、「多雲時陰短暫陣雨」、「寒冷」、「稍有寒意」……

我理想中的好天氣,是陽光燦爛,讓海的湛藍、山的青翠、碧空白雲盡顯本色。多年前到澎湖遇上難得的陰雨天,海是灰色,天是灰色,心情也灰色,這段不安的記憶烙在我心上,讓我覺得旅遊+陰雨=沒搞頭。沒想到這一次,星期五是好天氣,星期一也是好天氣,偏偏就是六日兩天,大陸冷氣團抵達台灣,花蓮別想有太陽了。

一如氣象局預言,我們到花蓮時,雲層蔽天,時有微雨,空氣冰涼。但氣象局沒告訴我們,山嵐繚繞在層峰之間,是多麼優雅浪漫,輕霧籠上密密疊疊的綠樹,是多麼悠閒適意,微雨洗過的空氣,透明乾淨,沁入心脾,雨中的舊鐵道覆滿青苔蕨葉,七星潭的浪在風中爬上腳邊,海,不是灰色,是藍色,心情歡樂,笑語不絕。一切都完美:陰雨是完美,風是完美,寒冷是完美。

我們真的知道什麼才是最好嗎?我們所知道的,是過去的經驗和知識,但這時常侷限我們的眼界和想像,加重無明。是故有閑情者,享受完美的旅行,有智慧者,享受完美的人生。

2012年3月23日 星期五

惡夢連續


曾經有五六年,我一直做著同樣的惡夢:我走進廁所,發現裡面極盡所能的骯髒噁心,可是我出不去,排泄到一半,突然驚醒,感覺就像喝完珍珠奶茶看見杯底剩半截小強……

每一間廁所都很髒,髒的方式都不一樣,有一間卡滿蜘蛛網,積塵厚如地毯,像二十年沒有人上過;有一間地板潮濕髒亂,中央堆滿黃色大便,蹲下去的時候衣服還不小心沾到。情況嚴重的時候,每天都會夢見,對愛乾淨的我來說,不啻是酷刑。

我本來默默忍耐,安慰自己這總比鬼壓床或吃小強來得好
其實一點都不好!
我終於受不了,被逼到下了一個決心:我在夢裡這麼屈辱,起碼醒著的時候要很有尊嚴吧!老娘我,以後只上絕對乾淨的廁所!看見髒廁所我掉頭就走!就算膀胱炸掉我也不在乎!

我嚴格執行這個決定。說也奇怪,當我決定不再委屈自己,我自然就知道如何找到好廁所,而且,夢中的廁所也漸漸不再那麼髒到駭人了可是,喵的,廁所還是廁所啊!我為什麼一定要夢見這種東西呢!

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我一直問自己,夢見廁所到底有什麼意義?!

我開始冷靜下來,仔細觀察作夢的當天是否有發生什麼特別的事。起初,我什麼也觀察不到。然後,幾個月過去了一年過去了我的心性有了成長,我變成一個越來越快樂的人,夢見廁所的頻率降低為一週一次突然,有一天我發現,只要我白天生了氣或受了委屈,晚上就很容易夢見廁所正所謂:「一肚子大便」!就是這五個字!簡潔有力地概括了廁所夢的象徵意義與現實意義!

我笑了起來,一方面覺得很冏,一方面非常欣賞潛意識的黑色幽默。這句話擊中了我的心,我完全明白髒廁所與負面情緒的隱喻,因為我從小是被髒廁所嚇大的,早在上幼稚園之前,我必須蹲在阿公家的糞坑,除了惡臭薰人,一低頭,總是清楚看見滿坑暗黃色的排泄物,上面鋪滿無數奶白肥大不斷蠕動的蛆有時糞坑滿了牠們還會爬到腳邊那些畫面驚悚如噩夢,我的心靈創傷長大後被帶進夢中一遍又一遍重播,不同的歌詞,相同的旋律,直到我破解了密碼。

既然惡夢源於負面情緒,重點就不在夢,而在情緒。了解情緒,接受情緒,放下情緒,惡夢自然消失。

風平浪靜很久後,有一天我又開始夢見髒廁所。醒來後我暗自嘀咕:「怎麼又來了?最近沒什麼事啊!」但連續夢了兩三次,迫使我不得不仔細觀察自己當時的狀態,然後我驚訝發現,原來我以為看開了的某件事,其實一直沒離開,還在我心中!我用各種工具釋放那份不滿的情緒,結果導致那份情緒被藏起來,藏得非常隱密微妙,要不是惡夢一直發出警告,我不可能注意到。從那時起,惡夢變成我的好朋友,好家人,好顧問,幫助我找出受傷的部位,進行療癒,我對它充滿無盡的感謝,再無一絲厭惡。

連續同樣主題的惡夢,代表我們心中住著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不要忽視它,也不用害怕它,只要用心探索答案,就能平安睡去。

2012年3月22日 星期四

如果人永遠不死


人們為了終須一死而悲傷,恐懼。如果人永遠不死,是增加快樂的時間,還是延長痛苦的折磨?
 
會為了失去而瘋狂的人,也會為了擁有而戰慄。會因為死亡而絕望的人,也會因為活著而虛無。
 
死亡是另一種活著,只是你真的準備好永遠活下去了嗎?

2012年3月21日 星期三

情感的乞丐


我們有時候就像乞丐,只要有人給我們一滴情感的滋潤,我們就以為天降甘霖,感激涕泣,以身相許。一陣子之後,我們變得害怕,怕那人萬一離開,我們就失去了僅有的財產,所以我們緊抓對方不放。那個人被我們抓得很不舒服,果真想要離開,我們只好又迷茫地上街乞討,哀嘆情字這條路……

世界上最有錢的人,都是自己創業的人。世界上擁有最多愛的,也是能夠自己創造情感的人。乞丐和富豪最大的不同,在於「創造」的能力。而有錢的人和有情的人最大的不同,在於前者除了金錢,還時常創造了許多負面情境,例如貪婪、剝削、欺騙;而有情的人致力於創造正面情境,他擁有並分享感謝、尊重、自由、仁慈

並不是每個人都渴望追求一百分的愛和自由。有些人需要九十分,有些人只要六十分這一生也不會有遺憾,而大概只有很少數的人樂於當乞丐。當你獨處時,是否能感到對自己的愛?當你站在陌生的人群中,是否能從內心湧現善意與和平?一份穩固的愛來自於自己有能力創造,然後才是互動和接受他人的愛。

2012年3月20日 星期二

林黛玉的悲傷


林黛玉大概是中國小說史上最不快樂的角色了。她很沒有安全感,常為了一點小事就懷疑、生氣;她喜歡賈寶玉,卻必須壓抑內心真實的感受;她無法做自己的主人,無法決定自己的將來;身體非常虛弱,從不知健康活力為何物;常常皺著眉頭,習慣嘆氣,動不動就哭……

這是你想要的人生嗎?這是你想成為的人嗎?為何從古至今有那麼多讀者喜歡這個角色、把自己幻想成她、認同她、歌頌她?

因為,林黛玉非常、非常美麗,她的美貌超越人間,無法用言語形容。她氣質出塵,姿態優雅,聰明絕頂,口齒伶俐,是天才詩人,也是天上仙人。

凡人的悲傷,也是平凡的;庸人的悲傷,也是平庸的。我們多麼希望,自己的苦難不是一場俗世鬧劇,而是有著神聖的意義,深刻的啟發,或是極致的美麗——如果我無法脫離悲傷的命運,至少,姿勢要好看。

生在清代,林黛玉承受著社會、家族、性別的多重壓力,當時沒有心理學,沒有強調幸福快樂的宗教觀,沒有自我成長課程。而此時此地的我們,擁有的自由和資源比她多太多了!我們真是何其幸運!

悲傷中有美,幸福中也有美,林黛玉的微笑,想必至美如夢中的天堂。

2012年3月19日 星期一

愛不要太用力


有時候你覺得自己付出這麼多,對方卻當作平常;努力表現關心,對方卻不領情;自己那麼盡心盡力、盡善盡美,事情卻不受控制;你好話說盡,對方依然故我。

愛,越多越好,可是不要太用力。人跟人的相處,如果一顆心揪得緊緊的,或是掌控慾太強,希望改變對方,無法容忍失敗,那就是太用力了。

愛的感覺是放鬆、自在、愉快,放鬆就是不用力,自在就是不勉強,愉快就是沒有恐懼。「追求完美」,是因為享受創造的過程,探索自我的潛能,還是因為害怕失敗的苦澀、把壓力當動力、無法停止鞭打自己?「注重細節」是因為純粹喜歡沉浸在細節中忘了時間,還是害怕風險代價太高必須控制變數?

付出愛,關心別人,那份恰到好處的平衡只有自己能體會。對自己不緊繃,對別人才能放鬆。所以,要誠實觀察自己的感覺,隨時調整,放下責怪埋怨,去體驗心的放鬆和自在。

2012年3月17日 星期六

覺得自己很沒用…


‧王建民又受傷了。如果他再也無法打球,他還有價值嗎?
‧女生年過三十、過四十、過五十一直單身未婚,她還有價值嗎?
‧結了婚,生不出小(男)孩,這樣的太太有價值嗎?
‧禿頭,肥胖,收入差,這樣的男人有價值嗎?
‧躺在病床意識昏迷,全身插管維持生理運作,這樣的生命還有價值嗎?

為什麼這些問題聽起來那麼尖銳、那麼黑暗?讓人不舒服、難堪、憤怒?

因為「價值」兩個字是最徹底的羞辱,最終極的否定。

為了方便,人類把一切東西數量化:學習能力(成績)、工作能力(薪水)、生命(年齡)、健康(體重)、感情(金錢和時間)、慈善(捐款)……很快的,這些權宜之計反過來主宰我們的生活,我們追著數字跑,忘了數字背後的意義,所以越跑越迷失,數字和意義越來越遠,外在的我和內在的我也越來越疏離,「不知為何而戰」。

如果我們能掌控數字,那也就罷了,維持和平的假象不也很好?但事實是,我們能掌控的數字很有限,因為世間一切因緣條件每一秒都在變化,我們無法完全控制那些變化。我們無法掌控數字,反過來卻被數字掌控,成為數字的僕人,因而陷入極深的悲哀。同時,我們也用數字掌控他人,割裂他的身體和心靈,訓練他製造數字,忽視他的快樂和恐懼。

數字沒有罪。數字是人類發明的偉大工具。攻擊數字、摧毀數字沒必要,也沒有用。有效的做法是,把意義放在前面,數字放在後面,它們可以黏在一起,但意義永遠是我們在乎的重點、首要、根本。舉例來說,減肥五公斤,背後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是想要健康?美貌?自信?插管多撐一個月,到底是為了什麼?害怕死亡?擔心親戚責怪?還是捨不得放手?

企業追求的不是更高的獲利,是培養素質更高的人才,製造更好的產品,創造更吸引人的工作環境。政治人物追求的不是選票和民調,是互利的經濟政策、正義公平的社會、和平尊嚴的國際交流。追求數字很簡單,但終究導致迷失和毀滅;追問意義有點難,但能保有數字的方便,同時創造腳踏實地的幸福。

共產主義之所以具有理想性格,正因為看見勞動者在數字中「異化」,失去了人性的尊嚴和完整,因此吸引著有良知、熱情和願景的參與者投入改革。然而,意義的追尋很快失焦,改革的力量轉化為毀滅數字(私有財產),扭曲了人性,製造新的異化,帶來無數災難。

信用卡廣告將「有價消費」和「無價時刻」並列,是令人欣賞的創意,不過有個微妙的心理陷阱是,有價消費總是出現在先,無價時刻最後才到來。仔細想想,陪伴孩子、見證愛情、自我成長、追逐夢想,豈只有透過花錢才能到達?如果把意義擺在最前面,那麼想當然有許多不同方式可以體驗無價時刻,不需要動用到信用卡。順序很重要,真實的快樂永遠要把意義放在前面,數字再跟上來。數字不一定放後面,不必落後,也不被貶低,只需要「跟上來」。

就算王建民不能再打球,我們依然欣賞他的才華,尊敬他的努力,感謝他帶給我們許多美好的時光,我們非常樂意盡全力幫助他過往後他想過的日子。對待伴侶、孩子、部屬,不也如此?最重要的,我們欣賞自己的特質,尊重自己的選擇,感謝擁有的一切,努力打造更好的人生,我們珍惜自己,愛自己,數字起起落落,生命的意義無價。

2012年3月15日 星期四

什麼是「快樂」?


什麼是「快樂」?
 
快樂是一種情緒,一種心理狀態。快樂不在「外面」,而是在你的「內心」。
 
就因為快樂不在外面,所以如果想藉著外在的任何東西來得到快樂,例如把心依附在食物、購物、寵物或他人身上,是無法真正留住快樂的,你總有個陰影,不知何時這份快樂會消逝,只能今朝有酒今朝醉,這不是活在當下,而是「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孤寂與悲傷。
 
恆久的快樂,要往內心找尋,有趣的是,當你找到後,你更加能夠在食物、購物、寵物或他人身上體驗到快樂,心中晴空萬里沒有陰影。這是百分之百、純粹的快樂,你活在現在,綿綿相續不斷無數個現在。

2012年3月13日 星期二

悲傷轉化為暴力(1):解脫暴力的第一步


悲傷→憤恨→暴力,讓受害者變成他最憎恨的那個人:那個曾經傷害過他的人。因此,施暴者的內心是非常混亂的,他恨別人,也恨自己,他得到的愛總是伴隨著傷害,他付出愛又摧毀愛。他心靈錯亂,行為矛盾,用攻擊迎接關心,用獨裁保證和平。他在恨中追尋著愛,不懂為何再怎麼努力都成空。

「自恨」,是判斷暴力是否源於悲傷的重要特徵。恨自己無能、恨自己沒有用、恨自己自作孽、恨自己愚蠢、恨自己的命運......。自恨的外在行為可能表現為自大、機智、謙恭、完美需要深入觀察才能判斷。

暴力的行為表現,主要有兩個層面:1.肢體層面的暴力,2.言語層面的暴力。肢體暴力,大到拿刀殺人、摔椅子砸人、自殘自殺(攻擊自己),小到摔碗盤、甩房門、鄙視的表情眼神手勢等。言語暴力,諸如冷嘲熱諷、謾罵、無休止的辯論直到對方低頭求饒,以及冷戰、失聯、不告而別等。暴力是人性的一部份,我們有時會處在輕度暴力的狀態中,這是正常的,卻不是我們想要的。我們真正想過的日子,是祥和、安全、快樂,不被傷害,也不傷害別人。我們必須覺知自己正處在暴力狀態中,即使是輕度暴力,也要勇於承認,才能阻斷後續的連鎖反應。

源於悲傷的暴力,不但施暴者內心很混亂,受暴者的心情、思想、生活也會亂成一團。受暴者的情緒同時混雜著恐懼、悲傷、憤怒、同情、關懷、沮喪、可憐、羞恥、罪咎,他無法看清楚自己,也無法看清楚對方,無法理解自己的人生怎會變成這樣,未來到底在哪裡。他努力一天過一天,生活甚至看似穩定,但他永遠害怕炸彈不知何時爆發。

受暴者想脫離暴力圈,第一步要做的就是看清楚自己的人生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盡全力描述自己的心情和想法,最好寫下來,因為白紙黑字能讓你所敘述的一切更清楚。不要去想解答,這個步驟的重點在於「靜觀」,像看電影一樣,不要迴避任何一個鏡頭。越想迴避的畫面,就是最重要、最需要詳細描述的。

寫下來,施暴者如何對待你。他做了什麼事、有什麼行為、說過什麼話。你可能什麼都想不起來,只有一些很模糊的畫面或語句,沒關係,把那些模糊的印象寫下來,並且從現在開始,留心仔細觀察他的哪些言語表情行為,表現出暴力。所謂暴力就是,有意和無意地傷害你。

還要寫下,你自己對這些事的「感受」。當往事浮現,你可能百感交集,心情非常複雜,很難講清楚。沒關係,給自己一些時間整理,或是先寫個大概,例如:「我覺得好痛苦」。「痛苦」是很模糊的字眼,你需要一步一步釐清楚,那是怎樣的痛苦:是沒有安全感?寂寞?自尊被踐踏?沒有價值?無力感?你的痛苦可能包含很多成分,要一個一個辨認清楚,找到它們的名字,當你找到那個精確的字眼來描述你的痛苦時,你會有「就是這個!」、非常肯定的感覺。

「我覺得很難過」、「很不舒服」,這些都是很模糊的描述,一開始這樣是很正常的,你要給自己一些時間,看得更清楚。

這個「看清楚」的過程,可以完全獨自進行,讓自己成為一面乾淨的鏡子,照見自己的處境,不要批判自己,也不要責怪對方,只是如實呈現你真實的心情和想法,如實呈現你的經歷和感受。你的「真實」和別人的版本可能不太一樣,沒有關係,這很正常,就讓它不一樣,只要對你來說那是百分之百的真實即可。

別人也可以是你的鏡子,幫助你看清楚自己。他可能是你的心理醫師,可能是你的家人或朋友,可能是一個團體。選擇鏡子的唯一重點就是,「自己的感覺」,對方是不是一面清楚的鏡子,或讓你越看越花,你自己最明白。

為什麼解脫悲傷暴力的第一步,是「看清楚」呢?因為,我們必須找到真正的問題。有個故事是這麼說的:有一天晚上,動物園裡的長頸鹿偷跑出去,直到隔天上班大家發現了才被抓回來。第二天晚上,長頸鹿又偷跑,隔天又被抓回來。第三天還是一樣。這可怎麼辦呢?大家開會決定,把圍牆加高。於是連夜趕工,圍牆加高了。沒想到,隔天晚上長頸鹿又跑出去了。

「嗯,看來圍牆還是不夠高。」大家開會決定,再次把圍牆加高。於是又連夜趕工,加高圍牆。但是,長頸鹿還是出去了。

「畢竟是長頸鹿,圍牆還得更高才行!」連夜趕工、趕工連夜,築起高聳的圍牆,可是長頸鹿竟然又跑了!

大家都非常苦惱,慌張地走來走去,不知道該怎麼辦。這時,長頸鹿的鄰居斑馬問:「欸,長頸鹿,你為什麼晚上都要跑出去啊?」

長頸鹿說:「誰叫他們老是不把門關好~」

確認問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你以為是對方太無情,其實是自己認為自己不配得到真愛。你以為一父一母才能保障孩子的幸福,其實你想保障的是自己的面子。看清楚,等於百分之百對自己誠實,不能有一個字是謊言。你可以欺騙全世界,但對自己要永遠講真話,這是改變命運的第一步。

當你確實地看清楚自己的情況,你會有一種茫茫大霧漸漸散去的感覺,也可能是一種瞬間非常銳利的清晰感,好像一切豁然開朗,你的眼睛彷彿第一次睜開,雖然問題還沒解決,你卻感到非常輕鬆。反之,如果你仍覺得心裡有些亂亂的,有些說不明白的東西,「無法言喻」,「一言難盡」,或是沒有感到清晰、明白、有條理,那麼,你還看得不夠清楚。

清楚自己的感覺,清楚對方的行為,不批判,不責怪,是解脫暴力的第一步。

2012年3月11日 星期日

下雨了,你快樂嗎?


下雨了,你快樂嗎?
 
在戲劇中,雨景總是製造強烈的張力:徹底的心碎、奔流的眼淚、絕望的明天,但相對的,也是澎湃的愛情、激昂的勝利、忘我的狂歡。
 
天氣是個簡便的指標,測試你真正的情緒。沒有壞天氣,只有壞心情。練習欣賞下雨,就是練習讓自己快樂。
 
「那萬一颱風淹水土石流海嘯……怎麼辦?」
 
慈悲和悲傷,有著根本的不同。慈悲是基於「愛」,悲傷卻是因為忘了愛。慈悲是圓滿,悲傷是匱乏。面對災難,我們培養慈悲,懷抱慈悲,代之以悲傷憂鬱。

圖片來源:http://www.wallpaperhd.org/

2012年3月10日 星期六

爸爸反對我讀心理系


小孟高三的時候,跟爸爸說他的志願是心理系。爸爸很驚訝,因為小孟無論數理或文史成績都很不錯,他一直以為兒子會像他走機械設計,或者唸電機、資工。
「心理的東西你自己看書就好了,當作平常的興趣。把機械或電機的專業能力培養起來,這樣你一輩子就有保障了。」爸爸說。
「可是我想發展心理的專業能力。」小孟說。
「去唸那種娘娘腔的東西幹什麼!」
小孟聽到這句話真是傻眼,「怎麼會娘娘腔啦?!」
孟爸不以為然的表情:「整天跟哭哭啼啼的人在一起,有什麼樂趣?人生就是要看光明面,跟那些人在一起久了,只會變得喪氣!」
小孟當時只有十七歲,對自己人生的志業只有一股模糊又堅定的感覺,他無法拿出理論、數據、實務經驗來說服爸爸,也無法壓抑自己對於心理學的熱愛,他非常痛苦,因為他必須反對他深愛的父親,走自己的路。
另一個痛苦的原因是,從那時候起,父親就開始有意無意地避開他,只做必要交談,迴避目光接觸。表面上父親說他工作很忙、很累,小孟也長大了應該學著照顧自己,但小孟心裡總覺得,父親是砌了一座護城牆,把小孟擋在外面。他常看著母親的遺照,流著淚,問媽媽:「我到底該怎麼辦呢?」

傾聽個案的故事、探索人類心靈複雜糾結的謎團,並未使得小孟染上憂鬱,反而讓他覺得人生很充實,很快樂。小孟成為一位出色的心理醫師,但他的成就依然無法改變父親疏離的態度。

小孟的父親其實是很開朗的人,笑口常開,幽默風趣,交遊四海,他的朋友都好喜歡和他聚會吃喝聊天。
他的朋友。
小孟心想:「我不是他的朋友。我是他的兒子。」
這代表什麼呢?
朋友=外在
兒子=內在
一個唸心理學的兒子=更深層的內在
爸爸對兒子,採取抗拒、防衛、迴避的態度,意思就是,爸爸很可能對自己的「心」,也採取抗拒、防衛、迴避的態度。
也許,爸爸的內心不像外表那麼光明快樂?
爸爸的心裡到底有什麼呢?

那一年清明節,小孟和爸爸到納骨塔祭拜媽媽。本來他們年年都是上完香、收了供品就走人,二十分鐘搞定一切,這次小孟趁著爸爸收供品時問了一句:「爸,你和媽媽是怎麼認識的啊?」
爸爸淡淡地說:「就,唸大學的時候去花蓮玩,我騎腳踏車騎了很久都找不到七星潭,剛好你媽媽騎腳踏車經過,我就問她,她就直接帶我去,這樣就認識了。」
「以前媽媽跟我說,她是因為你才唸大學的。」
「對啊,那個年代,女孩子讀到高中就已經不得了了,家裡只希望她趕快畢業出去工作賺錢,因為你外公那時候負債很多。」
小孟不斷問著父母親年輕時候的事:母親考上台北的大學,堅持離家就讀,家裡一塊錢也不給,她很辛苦半工半讀完成英文系學業,跟父親結婚,進外商公司上班,卻壯年罹癌,在小孟國三時病逝。
爸爸嘆了口氣:「如果沒有遇見我,你媽媽的人生就會不一樣,不用離家出走,也可以多活幾年。」
這就是小孟想知道的:爸爸對這些事的「感覺」。這些故事,小孟何嘗沒聽過?但情節不是重點,重點是爸爸對這些事件的解讀和情緒。
小孟低低地說:「爸,你覺得自己很對不起媽媽嗎?」
爸爸苦笑了一下,說:「我好像專門對不起家人。」
孟爸有六個姐姐,姐姐們討厭父親重男輕女,把不滿的情緒轉移到唯一的弟弟身上,姐姐們常罵他:「都是你!因為你出生,害我們大貶值!」姐姐們都非常聰明有才能,一心想接手經營家裡的服飾連鎖店,可是爸爸只想把經營權交給兒子,無奈孟爸對做生意沒興趣,他真正的志願是當機械工程師,父親很生氣,不接受他的想法,還說:「你媽辛辛苦苦懷了你,生了你之後身體大虛,才病死的,她要是看到你這樣忤逆我,不病死也會氣死!」
孟爸最後還是沒聽爸爸的話,父子關係變得很糟,等到孟爸畢業找到工作、結婚之後,就更少與父親見面了。
孟爸說:「人生就是矛盾和衝突,遺憾和無奈。所以快樂的時候就要盡量快樂,不要去想那些負面的事,對人生就不會有影響。」
小孟終於清楚了,爸爸身上一直揹負著許多痛苦,也一直在逃避這些痛苦。爸爸從來不去碰負面情緒,也反對小孟去碰,這是爸爸保護父子倆的方式。爸爸就像一個想擺脫影子的人,拚命朝著太陽狂奔,而小孟總算跟上了他的腳步,陪他跑了一段。他希望在他的協助下,爸爸的腳步能越來越慢,有一天,可以停下來,轉過身,面對這些影子。
這或許也是為何他要讀心理系吧。

2012年3月9日 星期五

不要比較痛苦


我們常不自覺把痛苦放在天平上秤重,造成某些微妙的暗示:
「我的痛苦比你大多了,所以你『沒資格』痛啦!」
「他那麼慘都能活得這麼精彩,相較之下,我真是太『沒用』了
「年輕人,失戀『只是小事』,看看那些災民,你已經太幸福了
「我知道世界上有比我更不幸的人,可是我還是沒辦法釋懷,我覺得好『丟臉』

生命勇者的故事是為了拓展我們的胸襟,激勵我們奮起,不是用來否定我們的情緒,刻意淡化內心真實的感受。尊重自己,尊重別人,如實理解,不要比較。

2012年3月8日 星期四

每天面對屍體,是什麼感覺?


電影《送行者》裡的主角大概會說:是平靜、溫暖、慈悲、神聖、莊嚴、成就感、幫助別人、幸福、感恩……
而台灣的殯葬流氓大概會說:是骯髒、恐怖、陰暗、不吉利、惡臭、薪水、業績、物件、估價單……
面對同樣的屍體,同樣的職業,不同的人,會有完全不同的感覺,完全不同的心態,完全不同的行為表現。
 當台灣發生戰爭,慈悲的人會在戰爭中創造慈悲,幽默的人會在戰爭中創造幽默,貪婪的人在戰爭中創造貪婪,絕望的人在戰爭中創造絕望。
不要質問世界為何如此醜陋,要反思我們如何才能創造真善美。不要咒罵政府為何如此無能,要反思我們如何才能創造偉大的國家。

悲傷,是地獄的懲罰,還是上帝的恩典?答案,跟悲傷無關,只跟「我是誰」有關。



2012年3月7日 星期三

溫暖的鏡子


陷入人生的困境,有時候那種感覺很像是被一大片白霧籠罩,我們看不見自己現在在哪裡、這片霧有多大、該往什麼方向走、腳邊是不是萬丈深淵……我們唯一知道的,是自己的感覺:非常害怕、焦慮、沒有安全感、動彈不得……
這時候該做的,是盡全力消散迷霧,看清問題。清楚問題是什麼之後,才能尋求解決方法,這個先後順序不能顛倒。

我們應該把自己當成一面鏡子,這面鏡子接收家人朋友傾吐而出的混亂思緒心情,然後重新整理,歸納成有條理、清晰的資訊,然後反饋給對方,告訴他:「我現在接收到的你的狀態,是如何如何」同時注意他的反應,核對我們的觀察是否正確。
我們提供的資訊,完全是根據對方的言語、行為,所整理而成,這其中不可有自己的好惡、批判,不能掺入「自我」的雜質,要如實地理解對方的狀況。
我們也不可讓自己變成冰冷的分析機器。我們之所以願意成為鏡子,是因為「愛」,因為真誠地關心對方,所以我們會心疼他的苦,會陪他一起流淚,會與他一起歡笑。

不必給建議。不必提供金玉良言。不必分享自己的經驗。只要當一面溫暖的鏡子,幫助對方驅散迷霧,看清楚現在的狀況。很多時候,他會自己領悟接下來該怎麼辦。
我們當然也可以是自己的鏡子,這就需要靜心的工夫了。

2012年3月6日 星期二

不要急著分享自己的經驗


家人朋友面臨失戀、失親、失業、重症……這些重大的人生關卡,我們可能經歷過,那麼請忍耐,不要急著分享自己的經驗。
要學習全神貫注聽對方說話,彷彿全世界只剩下你和他,而世界上最重要的事就是聽他說話。學著去了解他話中真正的意思,他對這件事的觀念、想法,並且學著去接受:喔,原來他是這麼想的,原來他是這樣的一個人。
你對這件事的想法如何,一點也不重要——在這樣的談話中,對方才是主角。

如果對方開口,詢問你的經驗和建議,那麼,要非常謹慎,根據對方當時的狀況,簡明扼要地回答,一面答,一面觀察對方的反應:他是否深受啟發?或是有聽沒有懂?或只是避免尷尬沒話找話講?
我們很想幫助對方,也有好為人師的衝動,但務必克制這種誘惑,才能真正幫到他。

2012年3月5日 星期一

走過喪母之痛


失去母親,華姐整整哭了三年。
那時,她只要一看到母親的遺物,只要家人不小心提起母親的回憶,她就瞬間崩潰,嚎啕大哭,心裡的痛源源不絕湧上來。
那時,只要一想到母親,她就必須立刻驅車到納骨塔看媽媽,一分鐘都不能忍耐。
她有三個姐妹,四個兄弟,雖然同樣是媽媽的孩子,卻不像她這麼哀傷,他們還說:「你也太誇張了吧!都這麼久了!你到底還要難過多久啊?」
這些話刺痛了華姐的心,像在責怪她的悲傷超乎常理,很不應該。
還有一個出家多年的表妹,說:「虧你是個學佛的人!連這種情況都走不出來!」
華姐很生氣,回嗆說:「等你媽媽死了你就知道了啦!」

什麼是輪迴?一千個日子,陷落在肝腸寸斷的別離之苦,無法超脫,就是一千次輪迴。

那天,華姐一家四口開車到花蓮玩,這是他們計畫已久的渡假。大家坐在涼亭,吃著剛買的麻糬,瞭望壯闊的太平洋,真是說不出的舒暢。突然,華姐想到媽媽再也吃不到麻糬、再也看不到這樣的美景……丈夫和孩子還在歡笑聊天,她卻無法抑制地大哭起來,心裡好痛好痛……悲傷像海嘯將她吞沒,呼吸不到空氣,唯一的救命丸就是立刻飛奔到靈前看媽媽!
他們剛開了三個小時的車來到花蓮,才吃了幾口麻糬,就不得不再開車回台北。沿路上,華姐一直哭,哭母親的死,也哭自己毀了家人的假期。

站在母親靈前,華姐回顧過去三年,赫然驚覺自己是如何一次又一次破壞了家人的計畫、扭曲了家人的心情,她完全無法控制自己,被情緒牽著走,成為情緒的奴隸,這種不能自主的感覺好痛苦,她不想一直這樣下去……
以前,就算人家告訴她:「你母親已經去到一個更好的地方了」,也絲毫無法緩解她的哀傷。可見,她的痛是她自己的,跟媽媽現在過得怎樣無關,就算媽媽現在過得很好,她還是痛,所以,她必須自己走出來。

華姐開始細細回想,母親生前的願望。母親生前希望持誦十萬遍準提神咒,可是一直無法完成,於是華姐幫母親誦持,而且加碼到一百萬遍。
母親喜歡當志工,可是沒時間投入,於是華姐把自己的時間都拿來當志工,服務別人。
漸漸的,華姐領悟到:我可以把別人的媽媽,當作自己的媽媽來照顧。我願作所有母親的女兒,我陪伴誰,照顧誰,誰就是我的媽媽。
她還想到:我有前世啊!我有很多前世的媽媽,我都忘了她們,光顧著為今生的媽媽痛哭,未免太執著了……
華姐的心慢慢打開。她的情緒,一天比一天平穩。對母親的思念,永遠都在,但是,她不再崩潰了。
從花蓮那天開始算,華姐又走了十年,才走過心中的黑暗。

所謂「佛」,即是「覺醒」,覺醒自己被情緒綑綁,無法自主,覺醒生生世世我有無數母親,覺醒我可服務眾生如侍雙親,覺醒我可以為自己的情緒負責。一旦覺醒,因緣就開始有了變化,不再落入同樣的情緒反應模式,就是「解脫輪迴」。每一天,每一分鐘,我們都有覺醒的機會,解脫的可能,這就是「無常」奧妙的不可思議。

2012年3月2日 星期五

悲傷,讓人活出深度


天下父母的心情大概就像蘇軾(東坡)所說:「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只要孩子平安長大生活順遂,恨不得替他承受所有苦難。理智上知道這不可能,也沒必要,情感上依然如此祈求上蒼。
我們對自己的人生,也希望天天晴日,不要下雨颳風。但如此祈願是「顛倒夢想」,錯放了重點。
杜斯妥也夫斯基說:「我只怕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我所受的苦難。」我們在意識層面希望過安逸的日子,但靈魂層面卻渴望挑戰、焠鍊,佛法說「逆增上緣」,在逆境面前,我們都是學生,應懷著謙卑和好奇,探索上帝交給我們的功課。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尤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南唐.李煜〈虞美人〉
王國維(清末)說:「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這宏大深邃的詞境,是從亡國的悲痛中焠鍊出來的,否則他只是有藝術才華的皇帝,歡樂與哀愁,只是生活表面美麗的浪花。

粵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大盜移國,金陵瓦解。余乃竄身荒谷,公私塗炭。華陽奔命,有去無歸,中興道銷,窮於甲戌,三日哭於都亭,三年囚於別館。南北朝.信〈哀江南賦〉
杜甫()說:「庾信文章老更成」,庾信36歲前是文學侍官,作品不外乎風花雪月歌舞昇平,然而江山一夕變色,42歲時更流寓北方,有家歸不得,雖然在北朝做了大官,心境已經永遠揮別往昔的輕淺了。

災難不是境界的自動販賣機,丟進「平庸」,誆啷掉出來「偉大」,否則放眼皆大師,滿街都菩薩,立院即淨土了。
從平凡到深刻,轉化的關鍵,在於人的「心」。不必定要國破家亡才能活出深度、寫出好詩,日常生活處處隱含著美與幻滅、期待與遺憾、旅程與冒險,只是要時刻覺知,用「心」體驗。英國詩人William Blake (1757-1827)說:
一沙一世界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一花一天堂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掌中握無限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剎那即永恆 And eternity in an hour.

生而為人,註定遭受苦難,卻不註定活在悲劇裡。

2012年3月1日 星期四

解除情緒傳染


情緒,會互相傳染。越強烈的情緒,傳染力越大。越親密的相處,傳染速度越快。
有時候心頭本來無事,但與某人見了面、講完電話後,情緒突然變得低落。這是因為他的情緒進入了你的心裡。
首先,要告訴自己:「我身上的這股情緒,是他的,不是我的。我本來的情緒是(愉快、有活力、雀躍、祥和、平靜)。與他見面、談話後,才感染了(悲傷、無助、憂鬱、憤怒、哀愁)的情緒。」
清楚而堅定地告訴自己:「我被傳染了。這是別人的情緒,不是我的。」

其次,要「處理」這份情緒。不要厭惡它,不要視它為垃圾,要感謝它,尊敬它,讓我們有這個機會提升自己也幫助對方。這是基本態度。至於具體的方法,實在太多太多了,請盡情發揮創意,例如:
觀想(想像)對方的臉,散發出快樂、光明、智慧、從內心深處源源不絕湧出的喜悅,他的唇,綻放出世界上最美的一朵微笑,他的臉龐發出淡淡的金色光芒,健康、明朗、寧靜。這張臉,正微笑注視著你,帶給你無比的安慰和快樂你也以無盡的愛和喜悅來回應他
(感情越深的對象,越適合用這一招~)

愛一個人,不代表要揹負他的情緒。培養健康的心理免疫力,才是幫助所愛的人最雄厚的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