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傷→憤恨→暴力,讓受害者變成他最憎恨的那個人:那個曾經傷害過他的人。因此,施暴者的內心是非常混亂的,他恨別人,也恨自己,他得到的愛總是伴隨著傷害,他付出愛又摧毀愛。他心靈錯亂,行為矛盾,用攻擊迎接關心,用獨裁保證和平。他在恨中追尋著愛,不懂為何再怎麼努力都成空。
「自恨」,是判斷暴力是否源於悲傷的重要特徵。恨自己無能、恨自己沒有用、恨自己自作孽、恨自己愚蠢、恨自己的命運......。自恨的外在行為可能表現為自大、機智、謙恭、完美…需要深入觀察才能判斷。
暴力的行為表現,主要有兩個層面:1.肢體層面的暴力,2.言語層面的暴力。肢體暴力,大到拿刀殺人、摔椅子砸人、自殘自殺(攻擊自己),小到摔碗盤、甩房門、鄙視的表情眼神手勢等。言語暴力,諸如冷嘲熱諷、謾罵、無休止的辯論直到對方低頭求饒,以及冷戰、失聯、不告而別等。暴力是人性的一部份,我們有時會處在輕度暴力的狀態中,這是正常的,卻不是我們想要的。我們真正想過的日子,是祥和、安全、快樂,不被傷害,也不傷害別人。我們必須覺知自己正處在暴力狀態中,即使是輕度暴力,也要勇於承認,才能阻斷後續的連鎖反應。
源於悲傷的暴力,不但施暴者內心很混亂,受暴者的心情、思想、生活也會亂成一團。受暴者的情緒同時混雜著恐懼、悲傷、憤怒、同情、關懷、沮喪、可憐、羞恥、罪咎…,他無法看清楚自己,也無法看清楚對方,無法理解自己的人生怎會變成這樣,未來到底在哪裡。他努力一天過一天,生活甚至看似穩定,但他永遠害怕炸彈不知何時爆發。
受暴者想脫離暴力圈,第一步要做的就是看清楚自己的人生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盡全力描述自己的心情和想法,最好寫下來,因為白紙黑字能讓你所敘述的一切更清楚。不要去想解答,這個步驟的重點在於「靜觀」,像看電影一樣,不要迴避任何一個鏡頭。越想迴避的畫面,就是最重要、最需要詳細描述的。
寫下來,施暴者如何對待你。他做了什麼事、有什麼行為、說過什麼話。你可能什麼都想不起來,只有一些很模糊的畫面或語句,沒關係,把那些模糊的印象寫下來,並且從現在開始,留心仔細觀察他的哪些言語表情行為,表現出暴力。所謂暴力就是,有意和無意地傷害你。
還要寫下,你自己對這些事的「感受」。當往事浮現,你可能百感交集,心情非常複雜,很難講清楚。沒關係,給自己一些時間整理,或是先寫個大概,例如:「我覺得好痛苦」。「痛苦」是很模糊的字眼,你需要一步一步釐清楚,那是怎樣的痛苦:是沒有安全感?寂寞?自尊被踐踏?沒有價值?無力感?你的痛苦可能包含很多成分,要一個一個辨認清楚,找到它們的名字,當你找到那個精確的字眼來描述你的痛苦時,你會有「就是這個!」、非常肯定的感覺。
「我覺得很難過」、「很不舒服」,這些都是很模糊的描述,一開始這樣是很正常的,你要給自己一些時間,看得更清楚。
這個「看清楚」的過程,可以完全獨自進行,讓自己成為一面乾淨的鏡子,照見自己的處境,不要批判自己,也不要責怪對方,只是如實呈現你真實的心情和想法,如實呈現你的經歷和感受。你的「真實」和別人的版本可能不太一樣,沒有關係,這很正常,就讓它不一樣,只要對你來說那是百分之百的真實即可。
別人也可以是你的鏡子,幫助你看清楚自己。他可能是你的心理醫師,可能是你的家人或朋友,可能是一個團體。選擇鏡子的唯一重點就是,「自己的感覺」,對方是不是一面清楚的鏡子,或讓你越看越花,你自己最明白。
為什麼解脫悲傷暴力的第一步,是「看清楚」呢?因為,我們必須找到真正的問題。有個故事是這麼說的:有一天晚上,動物園裡的長頸鹿偷跑出去,直到隔天上班大家發現了才被抓回來。第二天晚上,長頸鹿又偷跑,隔天又被抓回來。第三天…還是一樣。這可怎麼辦呢?大家開會決定,把圍牆加高。於是連夜趕工,圍牆加高了。沒想到,隔天晚上長頸鹿又跑出去了。
「嗯,看來圍牆還是不夠高。」大家開會決定,再次把圍牆加高。於是又連夜趕工,加高圍牆。但是,長頸鹿還是出去了。
「畢竟是長頸鹿,圍牆還得更高才行!」連夜趕工、趕工連夜,築起高聳的圍牆,可是長頸鹿竟然又跑了!
大家都非常苦惱,慌張地走來走去,不知道該怎麼辦。這時,長頸鹿的鄰居斑馬問:「欸,長頸鹿,你為什麼晚上都要跑出去啊?」
長頸鹿說:「誰叫他們老是不把門關好~」
確認問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你以為是對方太無情,其實是自己認為自己不配得到真愛。你以為一父一母才能保障孩子的幸福,其實你想保障的是自己的面子。看清楚,等於百分之百對自己誠實,不能有一個字是謊言。你可以欺騙全世界,但對自己要永遠講真話,這是改變命運的第一步。
當你確實地看清楚自己的情況,你會有一種茫茫大霧漸漸散去的感覺,也可能是一種瞬間非常銳利的清晰感,好像一切豁然開朗,你的眼睛彷彿第一次睜開,雖然問題還沒解決,你卻感到非常輕鬆。反之,如果你仍覺得心裡有些亂亂的,有些說不明白的東西,「無法言喻」,「一言難盡」,或是沒有感到清晰、明白、有條理,那麼,你還看得不夠清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