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我們和他人的人際互動,常是散漫、隨意、不經心的,不管是說話或聽話,都沒有「方法」,也不知道有方法可用。晚輩/長輩、員工/主管、買家/賣家、朋友、同事……彼此的言語、行為、情緒反應,時常是靠本能在決定,例如別人遇到不開心的事,我們不知道該怎麼辦,就套用一些「看開點」、「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挫折會讓你更堅強」之類的俗語,試圖振作對方。或者我們遇到不開心的事,不知道該怎麼辦,彷彿只有「忍辱負重」和「直接嗆回去」兩條極端的路可以選擇,不是傷了自己,就是傷了別人,覺得做人好辛苦。
人與人之間的來往,也就是社會互動,可以經由學習而更成熟。通常人們的學習方式是獨自摸索,依靠自己的實際經驗,吃一次虧,學一次乖,或是模仿身邊的人的做法。獨自摸索的缺點是,學習速度太慢,一路跌跌撞撞鼻青臉腫苦不堪言,而且容易學錯東西,例如誤以為「世故」、「冠冕堂皇」是成熟。
什麼是「成熟」呢?人際互動的成熟是能夠在他人面前展現真實的自己,而這「真實的自己」是圓滿的人格,例如仁慈、正義、智慧、溫暖,以及個人的風格,例如幽默、內向/外向、理性/感性;並且,能夠讓他人在我們面前放心展現真實的自己。真小人不是成熟,偽君子也不是,「講話很直」(粗糙)也非圓滿。一個成熟的人,是內外合一、心口一致,照顧自己也照顧別人的心情,他的真誠、正直經過修鍊,而非利箭傷人。
人際互動的臨場變化,很微妙,瞬乎即逝,沒受過訓練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哪句話造成反效果,該如何修正,或是如何應對別人的情緒。因此,如果有機會參加心理諮商輔導類的「(小)團體」(small group),是很值得一試的。
心理諮商輔導類的小團體,有各種成立目標,例如戒菸、戒酒、喪親、癌症、中輟生…等等,團體的主持人,有的是心理醫師,有的是一般人(自助團體)。主持人以具備豐富的心理學素養和實務經驗為佳,並且要規劃團體的進行步驟,否則容易流於聯誼,無法讓成員一起成長。
參加小團體的好處是,我們平時的習氣,通通會帶進小團體中:習慣責怪別人的人,在團體中也會一直抱怨;個性怯懦的人,在團體中依然怯懦;恐懼犯錯的人,在團體中還是力求完美。這些習氣,我們常不自覺,別人也不知道該如何告訴我們,所以我們很難改善。然而在一個優良的小團體中,主持人和其他成員會「回饋」我們的習氣讓我們知道,他們就像一面鏡子,讓我們看見真實的自己。至於如何回饋,自然也需要學習,更棒的是這些技巧能讓我們帶回各自的生活中實際運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