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察到自己有嫉妒,感覺是尷尬的,或許還覺得丟臉、羞愧。覺察到自己被嫉妒,感覺是悲傷和恐懼。
什麼是嫉妒呢?嫉妒有2個必要條件:
1.內在的匱乏感(基本情緒:悲傷)
2.希望對方遭遇不幸(基本情緒:憤怒)
外在的成就,和內在的匱乏感,是不相關的兩件事。世界上最有錢的人,對於金錢可能還是有不滿足、不安全感(同質的成就和匱乏)。位高權重的人,可能一直非常缺乏愛與柔情(異質的成就和匱乏)。一個月入兩萬的人,可能樂天知命,樂於付出愛也擁有很多愛,他的內心沒有匱乏。別人內心是否有匱乏,從外表看不出來,只有深入了解才能知道。自己內心是否有匱乏,則需要勇氣和誠實去覺察。
嫉妒的情緒之所以黑暗、令人難以承受,主要在於「希望嫉妒的對象遭遇不幸」,一般人通常會覺得這種心態很卑鄙、惡劣、下流、可恥、不道德,因此會儘可能消除或隱藏這種念頭,因為我們都期許自己做個好人。所以,當我們在自己身上找到如此黑暗的部份,我們會受到驚嚇,會覺得很難堪、羞恥、罪惡感,它破壞了我們美好的自我形象。
內在的匱乏感向外投射到他人身上,叫做「羨慕」,羨慕不帶有攻擊性,但依然是一種負面的情緒。由於沒有攻擊性,所以羨慕給人的感覺比較輕鬆,容易承認,甚至有正面意味,因為這是一種苦澀的讚美,以貶低自己為代價讚美對方比我優越。
相對的,嫉妒具有攻擊性,最初是思想的暴力,再嚴重一點就會發展為言語和行為暴力。因此,被嫉妒的人,會感覺到痛苦,即使對方默然不語,但他的目光、他微妙的表情、他隱約的肢體動作,都讓被嫉妒的人受到傷害,因為她遭到一次又一次的攻擊。
解除嫉妒的枷鎖,首先必須承認自己有嫉妒,即使程度非常輕微。我們是好人,沒錯,我們心地善良,沒錯,但我們心中就是有那麼一點點的黑暗,有一個填不滿的洞。我們的痛苦,不是來自於別人有多好,是因為覺得自己不夠好。希望對方遭遇不幸,是轉移焦點,把對方當成出氣筒,我們應該做的,是好好看清楚自己到底缺乏什麼,這才是找回快樂的根本之道。
再來,是「欣賞」對方的成就,「祝福」對方過得更好。如果對方擁有的正是你想要的,那就把對方視為寶貴的資源,誠心向他請益,向他學習,向他尋求幫助,如此一來,你的人生會越來越好,而他因為發揮自己的能力,幫助了你,也會覺得很有成就感、很快樂,也就是說,你們共同創造了雙方的幸福。
如果你被別人嫉妒而感到痛苦,那麼,請學習「原諒」。請看見對方的悲傷,看見他正在折磨自己,看見他是個受苦的人。他攻擊你,只是因為你恰好站在他看得見的地方,這不是你的錯,是因緣聚合。也請放心,你的才能和成就不是招致攻擊的原因,所以,請繼續散發你的光芒,讓這個世界因為有你而更精彩。另一方面,人們會愛你,也不是因為你的才能和成就,是因為你也愛他們;你的光,只是讓他們比較容易看見你,把你作為愛與被愛的對象,你會擁有源源不絕的愛,只要你也送出滿溢的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